是否有更好、更全面的方法来跟踪新加坡地铁系统的健康状况?

新加坡-在截至9月的12个月里,东西线(EWL)的列车在超过5分钟的延误之间平均行驶了约203万列车公里。根据陆路交通管理局(LTA)11月22日公布的最新铁路可靠性数据,这比2023年57公里长的线路记录的延误间隔约336万列车公里有所下降。鉴于9月下旬裕廊东站和布奥纳维斯塔站之间的铁路服务严重瘫痪六天,影响了约260万乘客,预计会出现下降。

但即使考虑到地铁系统37年历史上最严重的中断之一,EWL在9月之前的表现仍远高于新加坡延迟100万列车公里的目标。这是基于平均无故障公里数(MKBF),这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可靠性测量方法,由来自新加坡、香港、台北、广州和东京等42个城市的45个地铁系统组成的全球集体。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如此严重的中断之后,铁路线如何能够顺利通过?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该目标是在2017年设定的,自2019年以来,新加坡的地铁线路每年都不断突破100万列车公里的门槛。当反对党领袖Pritam Singh询问当局是否考虑将MKBF目标提高到100万列车公里以上时,交通部长Chee Hong Tat在11月的议会上表示,该目标仍然“相关且有效”。他补充说,当局必须仔细评估是否进一步提高。

这是因为这与所产生的成本之间存在权衡,最终将不得不由纳税人通过更高的公共交通补贴或乘客通过更高票价承担。3月,EWL在两次故障之间行驶了500多万列车公里,六个月后这一数字暴跌。这里要提出的另一点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地铁系统能免于中断,实现100万列车公里的MKBF将使任何铁路线与世界上最好的铁路线相提并论。

例如,新加坡2023年表现最差的地铁线路环线在故障之间记录了约120万列车公里或360万列车车厢公里。这与香港港铁大致相同,港铁2023年10条线路中有8条线路的平均MKBF为370万辆车公里。然而,MKBF只是衡量列车可靠性的一种方法,它有其局限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它没有充分考虑延误和中断对乘客的影响。

虽然EWL故障需要六天时间才能解决,并且在此期间每天每六次地铁出行中就有一次以上受到影响,但从MKBF的角度来看,这被认为是一次单独的失败。MKBF也没有考虑乘客在受影响的地铁站之间排队等候接驳巴士所花费的时间,也没有考虑不得不绕道行驶所浪费的时间。更不用说上班迟到或错过重要会议的机会成本,或者不得不乘坐网约车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成本。简而言之,它没有考虑到乘客在服务中断时面临的不便。

透明、更全面的方法
因此,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其他方法来评估地铁系统的运行情况?提出的一项建议是采用更全面的方法来衡量铁路可靠性,考虑与便利性和服务质量相关的其他指标。例如,Comet使用30个关键绩效指标来对其成员进行基准测试。这些因素包括劳动生产率、成本效益以及列车延误原因的更精细细分。虽然Comet数据是保密的,但这并没有阻止其一些成员发布匿名基准测试结果,显示他们与国际同行的比较情况。

加拿大蒙特利尔地铁已承诺从2024年开始每年都这样做。作为Comet的成员,SMRT也曾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其中一些结果,但在2016年私有化后停止了这样做。它可能会再次开始这样做,但这里的一个问题是,新加坡的另一家铁路运营商SBS Transit(SBST)不是Comet成员,因此它可能无法访问相同的基准系统。当局之前也表示,MKBF不是唯一用于奖励或惩罚铁路运营商的指标。

纳入监管框架和许可条件的是一套操作和维护标准,涵盖服务质量、安全性和关键设备的可靠性。这些标准包括乘客受伤率、列车到达和离开车站的准时程度,以及车站的检票口、自动扶梯和电梯发生故障的频率。与彗星数据一样,SMRT过去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了其相对于LTA标准的表现,但在2016年之后停止了这样做。SBST有时也会在其年度报告中披露其相对于LTA标准的表现,但通常没有细节。

反映乘客体验
全球地铁常用的另一个指标是乘客满意度。在新加坡,公共交通委员会每年都会进行在线调查来衡量这一点。同样,考虑在这里做更多工作以增强所获得的见解可能是有用的。例如,这些调查是否可以更频繁地进行?例如,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地铁系统的运营商每季度通过对约1000名随机选择的乘客进行个人访谈来衡量客户满意度。

运输经济学家Walter Theseira等专家过去也建议使用其他更以乘客为中心的可靠性指标,如延误分钟数,这是衡量列车延误规模的指标。另一个例子是“客户工时损失”,这是对乘客因服务中断而损失的时间的估计。在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模型的准确性之前,伦敦地铁一直在测量这一点。

除了MKBF之外,使用这样的东西来衡量铁路可靠性,将更全面地反映地铁在高峰时段发生故障的影响和经济成本,例如,与在不太繁忙的时期发生的故障相比。考虑到可以从公共交通旅行卡中挖掘的数据,这应该不难。反对引入新的绩效指标和监管机制的一个论点是这样做的成本——就收集这些新数据所需的时间和合规负担而言。但是,如果有一个更全面的记分卡可以转化为更大的保证和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那么收益将超过成本。

新加坡地铁系统的可靠性可与世界上一些最好的地铁系统相媲美,但并非绝对可靠。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透明的系统,让当局、运营商和公众能够追踪乘客延误的实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