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现在”音乐节在纽约聚焦AI音乐

“音乐在中美关系中起到良好的润滑剂作用。它是一种文化交流,一种心与心的连接。”音乐节艺术总监蔡金冬这样说道。作者:Maggie YIP
纽约,10月14日(新华社)——第七届“中国现在”音乐节于周六在纽约市卡内基音乐厅开幕,主题聚焦于创新的AI音乐。在音乐节开幕音乐会前的中美音乐论坛上,艺术总监蔡金冬表示,音乐在中美关系中起到良好的润滑剂作用,是一种文化交流和心灵的连接。

作曲家们在论坛上讨论了AI在音乐中日益增长的作用,为观众提供了有关这一新兴领域的最新见解。蔡金冬说:“随着中国在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现在有机会通过AI技术探索音乐创作的新领域。”由巴德学院音乐学院的中美音乐研究所与中央音乐学院(CCOM)共同主办,音乐节将持续至10月19日,期间将举行三场音乐会和一个音乐论坛。今年的主题是“未来的作曲”

,强调音乐与AI技术的交汇,标志着传统音乐创作与前沿技术合作的重要一步。在周六的音乐会上,音乐节介绍了由中央音乐学院AI音乐信息技术系创作的两部管弦乐作品:“序曲:欢迎”和“千里江山”。这些作品利用AI编程实现了传统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展现了音乐创作的未来。一瞥。中央音乐学院AI作曲系统负责人李晓冰表示:“由于音乐厅设备的限制,这次演出仅展示了AI作曲的一小部分。

我们希望下次能为纽约带来更多沉浸式的感官体验,甚至可能会有机器人指挥带领乐团表演。”为期一周的活动汇集了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五代作曲家和音乐家,时间跨度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代。著名参与者包括中央音乐学院的秦文琛和美国作曲家安东尼·保罗·德·里蒂斯。由巴德学院Orchestra Now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演出了几部受中国美学启发的现代作品。

龚天鹏的《北京·戏》和杜韵的《百头兽》成为传统中国文化的现代诠释。龚的第十交响曲特意为音乐节改编,融合了京剧元素。在《北京·戏》中,各种乐器如弦乐、打击乐和管风琴巧妙结合,唤起了京剧的传统魅力,同时融入现代交响乐技巧。小提琴和大提琴传达了歌剧角色的情感深度,而多样的打击乐增加了节奏和戏剧效果。管风琴的加入增强了作品的空间感和庄重感,为观众创造了深刻的体验。

来自美国中部的观众Paula Meneses告诉新华社:“我非常喜欢这场音乐会。这种中美音乐的结合非常棒,我明年一定会再来!”“中国现在”音乐节创办于2017年,致力于通过一系列年度音乐会和学术活动,促进对中国当代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在此前的六个季节中,音乐节吸引了超过一万名现场观众,多达十万人参与了在线项目。